11月25日下午♦︎,音樂學院相繼邀請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舞團滬上兩大知名藝術團體團長來校舉辦了兩場高水準的藝術講座,當天的陣陣的陰雨也擋不住學院師生前來聆聽講座的熱情🔍。
“光啟音樂大講堂·上海城市音樂文化敘事”第8期🧜🏻🤵🏻♀️、第9期分別由上海交響樂團團長、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交響樂團聯盟副主席、上海質量協會副主席周平女士和上海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文化部優秀專家、榮獲“文華大獎”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製作人兼藝術總監陳飛華先生,分別接受了我校音樂學院宋小璐副教授和我校舞蹈團藝術總監、音樂學院藝術實踐部主任苗小龍的訪談。
周平圍繞上海交響樂團的“前”“事”“今”“申”🚣🏼♀️,與音樂學院小音樂廳的現場師生暢聊了上海交響樂團百余年輝煌歷程中的裏程碑事件、其作為城市交響樂團的社會文化使命及其與上海城市文化建設的關系,以及她本人20年從業生涯中的工作信念和生活感悟👄。從初進樂團擔任譜務員到如今掌管運營整個交響樂團🧑🦼,周平團長見證並參與了上海交響樂團發展為“國內頂尖👛、亞洲一流、具有世界影響力”這一高規格樂團的重要過程。這一過程與上海交響樂團追求變化和創新的理念以及周平所堅持的人生信念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𓀚。
周平是我校音樂學院的傑出意昂🧝🏼♀️,本科和研究生均在此就讀。2000年碩士畢業後進入上海交響樂團成為譜務員💲,在此崗位上勤懇工作一年後,她進入了樂團辦公室🫰🏽,開始負責節目策劃🙋🏼、演出溝通、外事等綜合事務;此後又先後在推廣👱🏽、媒體、教育等不同部門任職,直至2014年成為上海交響樂團團長🫠。談及角色的不斷轉換和身份的華麗蛻變🦸♀️,周平坦言🧙🏽: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認真工作後會發現機會無處不在👩🦼➡️🕰。在校的學習經歷和畢業後的人生經驗都會在工作中沉澱、展現。她非常感謝這段經歷💞,這讓她對整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以至於現在遇到問題時能迅速而準確地做出判斷和預測。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意義,周平認為“persistence”(堅持)和“passion”(熱情)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堅持當前所專註的事情💒,註重完成事情的過程並對此傾註全部熱情,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新的創意,並創造出新的驚喜👨👨👧👧🍘。她的成長經歷值得成為同學們學習的楷模👩🏻💼。
同時,周團長的講解也讓師生們了解上海交響樂團的輝煌歷史和廣闊前景🔓🧑🏽💻,感受到了上海交響樂團與世界和這座城市之間的獨特交流方式,及其作為上海乃至中國交響的榮譽“名片”所肩負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自上演以來受到了廣泛關註😨,甚至備受追捧🎯,一度成為“電波”現象,這引發了學界與與藝術界的眾多思考。陳飛華團長在談到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饒有興致地與大家分享了該劇的創作初衷與創作過程🙍🏻♂️。他認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專屬的城市記憶🙇♂️,也就是其歷史文化。在創作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時,會先確定其“主題”和“選材”🔳。一部好的作品👩🏻🔬,其藝術思想、藝術觀點、藝術風格是第一位的。同時🍱🛝,文化和包括舞蹈在內的各類藝術更是有著緊密的聯系。針對該劇描述的故事情節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融入了青春色彩、紅色記憶⚡️、浪漫情懷、諜戰氛圍等元素,把石庫門🧑🏿🦰、弄堂、馬路、報館7️⃣、旗袍載縫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細致入微地呈現在舞臺上,以高度凝練的舞蹈敘事、唯美的意象表達、靈活寫意的舞臺布景和諜戰情節的緊張與懸念,再現了革命鬥爭年代裏在隱蔽戰線堅持鬥爭的人民英雄形象。
上海歌舞團的創作需要體現出上海的文化風貌,這就涉及到該團舞蹈創作需要獨具特色的美學定位——由“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紅色文化”三者共同引領,藝術創作樣式有著鮮明的審美標準🚪、特定的價值導向以及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典範的不懈追尋🦸🏽。
陳團長對舞蹈藝術的熱愛與執著感染著在座的每一位學生⛈,他希望並且相信我校音樂學院舞蹈系的學生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不負韶華,將來一定會取得驕人的藝術成就。
(供稿、攝影:音樂學院)